咖啡豆的品級:有關咖啡豆的分級標準,被各產地國所引用,但是咖啡的名稱也會因各產地國而有所不同。自然心引進之研磨咖啡品質經過嚴格的控制,咖啡之酸度、濃度及苦味均為咖啡中的上上之選。

分級和分類:雖然咖啡豆尺寸大小比例都差不多,但是在做咖啡豆的分級和分類時,首先仍以咖啡豆之大小和色澤深淺來判別。

不同的產地國各有不同的分類標準。大體而言,有六種輸出衡量體系。最高等級之分級稱為「SHB」─意即:最硬的咖啡豆,或最高海拔生產之咖啡豆,換言之,即指咖啡豆是在至少4000英尺高度或海拔地區所種植生產的。

咖啡豆分級示範:

瓜地馬拉咖啡豆

SHB:為生長在海拔4,500~5000英呎者,其咖啡豆堅硬無比。

HB:生長於海拔4000~4500英呎者,則為硬質咖啡豆。

SH:生長於海拔3,500~4000英呎者,為半硬質咖啡豆。

GW:(經篩選的)咖啡豆,則取自2,000英呎以下山區

哥斯大黎加咖啡豆:

SHB極硬質咖啡豆:取自3,900~5400英呎高之山區產地。

GHB優質硬豆:取自海拔3,300~3900英呎山區產地。

HB硬質咖啡豆:取自海拔2600~3300英呎之山區產地。

LGA:大西洋低海拔咖啡豆:取自海拔500~2000英呎之山區產地。





咖啡樹的栽培環境 :由於咖啡樹之生理特質的關係,全球能做咖啡豆商業性栽培的地區是有限的。主要是受到溫度的限制,因為咖啡樹很容易受到霜害。因此,緯度偏北或偏南都不適合栽種,以熱帶地區為宜。在熱帶地區栽種咖啡樹要特別注意海拔高度,愈接近赤道,愈能在愈高海拔的山地栽種,如在海拔2,500公尺高地也能栽種。但是在南北緯25度的地區,則海拔高度不能超過100公尺,因咖啡樹難以忍受30°C以上之高溫,特別是低濕度地區。雨量也要適當,一般而言,適當年降雨量為1,500毫米,但是在某些地區,其年雨量高達2,500毫米才能栽種出品質良好的咖啡豆,這主要是土質的關係。







◎台灣.阿里山



台灣因位處北回歸線通過的咖啡帶上,自清末開始,即由外國商人引進咖啡數於全台各地試種,也開啟了台灣種植咖啡豆的歷史;雖然在日據時代,台灣咖啡豆曾有過輝煌的一頁,然而隨著日本戰敗歸還台灣,及當時國內外社經條件的種種限制,台灣的咖啡產業曾一度蕭條沒落。直至近年來,在相關單位與有心種植者的努力之下,台灣咖啡的優異品質 終於又再一次於咖啡圈中逐步打響名號。



比方說,最近頗受矚目、位於阿里山樂野村的「鄒築園」 ,園區海拔高度約1200公尺,由於氣溫涼爽,病蟲害較少,因此不需施用農藥。鄒築園的主人方先生以日據時代由祖父親手栽植的百年老咖啡樹為基礎,逐步發展成今日的咖啡種植園 ,種植與採收、精製過程一律堅持天然、手工,悉心照料、嚴格管理,因而生產出這款讓不少饕客級咖啡專家心服口服的頂尖台灣咖啡豆,非常值得激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黃色小鴨 的頭像
    黃色小鴨

    黃色小鴨游來游去

    黃色小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